2012年6月5日星期二

AKB48總選舉


看到標題應該以為是毒男自白,其實筆者比較喜歡韓國的KARA。是的,第四回AKB總選舉快要開票,這種比日本國會選舉氣氛還要熾烈的宣傳技倆,真的不得不佩服日本藝能界,相對香港,明顯拋離四十八個馬位。AKB現象不其然令人反思香港娛樂圈的不濟。

AKB總選舉竟然可以來到第四屆,事緣每年夏天AKB都會推出細碟,選舉第一名便可以站在中間位置做主角,年復年炒起了一股選舉熱,選民數目多過區議會。不過總選舉跟特首選舉一樣,都是小圈子,需要購買AKB唱片才有投票表格,因此每年都有毒男大量掃貨,實行種票。「黑箱作業」,香港跟日本也一樣!

今年亮點是前田敦子退選,她的票究竟會流向哪裏!?一個如此無聊的選舉竟然會出現這些選舉分析,簡直就如政治選舉工程一樣專業。的確,AKB爆紅多年有原因,歌曲大路,全部K歌,年青又肯搏肯露,最重要大堆頭,鏡頭前又唱又跳,日本人最講「がる(熱鬧),加上三一一後日本人更需要這種嘈喧巴閉的偶像攪起氣氛,於是造就她們比MORNING娘更紅。

總選舉不過是一種宣傳,品牌推銷的技倆。厲害在她動員能力比民建聯更強,每年製造一定話題引起外界注意,將這個小玩意完全專業化,即使沒有蛇齋餅糉,也能吸引外界注意。今年電視台更瘋狂到全程直播,日本的政治家也沒有這種叫座力。

當你以為她們真的是死0靚妹(部份的確是),其實背後很專業,由秋葉原跳起,舞台經驗多過許多暗星,甚麼研究生的名稱看似禁室培慾,但其實有很多都在跳舞學校苦練,夠料就上位。好似EXILE的跳舞學校,是幾多小朋友夢想進入,渴望有日變成HIRO,總之小時候就懷著星夢。

反觀香港,像AKB後生的,只能靠夏天露事業線搏彈出。人家總選舉,0靚模就寫真集,只怪現在太多即食文化,沒有公司肯花錢栽培或發掘新人,也沒有一套系統去打造天皇巨星。樣靚身材正先拍寫真,紅了再催俗。好像當年的COOKIES,一堆餅碎,如今卻連渣也沒有,不令人唏噓?

日本今年開始把跳舞列入學校必修課程,因此你不難怪為何她們的小朋友喜歡跳舞,甚至渴望做星。把這些有活力的課程列入正規,至少讓她們有一些目標達成,我們反而是拉鋸於國民教育科之間,這個反差不令人可笑嗎?年青人日後的路怎行,是她們的選擇,但至少要有人引領她們走對方向吧。

延伸閱覽

2012年6月1日星期五

The Four Exhibition


偶爾談談菓子以外的東西。

那些年頭在日本,很愛看很愛觸摸陶藝品。有時不明白是欣賞她們的形態還是喜歡那些手感。遺撼留在關西期間,沒有去滋賀或篠山等地方朝聖。不過在大阪梅田附近,倒是有很多陶‧咖啡室。溫暖的木的環境,柯打前可以按自己心情選擇陶瓷杯裝咖啡,襯托簡約的蛋糕,少少的度身訂造,倒是令人心滿意足。

說到陶藝,香港人最近興趣學習陶藝,到石硤尾就會看到不少這些教室。還有呢,皮革,咖啡拉花等等,是潮流還是曇花一現不得而知。兼職開班教陶藝的友人梁先生,深造陶藝多年,原來早年獲邀到大阪舉行展覽,當年時間不容許,沒有親自欣賞。最近梁先生又有展覽,與另外三名陶藝家舉行名為「The Four Exhibtion」的作品展。

對於藝術,筆者從來沒有天份,用甚麼角度欣賞真的不懂,就算去看畢加索,也應該是「哦!」的感覺。不過,有時看藝術品,就是不明所意,欣賞創作者的心意,也是賞心樂事,就算筆者也在欣賞梁先生的魚的某些心情。


展覽:The Four Exhibition
日期:2012/5/306/30
地點:香港上環差館上街24 The Pottery Gallery Workshop Hong Kong



延伸閱覽
椏 Ablaze Gallery

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ROLL CAKE王者?




東京車站一番街的菓子天地(おかしランド)四月已經開張,以後去東京買手信又多一個地方,當中有些店舖更是地域限定,菓子迷朝聖必到之地。早前看綜藝節目介紹東京第一的手信,雖然像植入式廣告,但當中介紹的ARINCO ROLL CAKE不其然令人好想食,有沒有人可以給筆者買買?

ROLL CAKE早幾年在日本又掀起熱潮,幾乎成為每間店的定番商品,不過千萬別把她將我們認識的瑞士卷攪亂,格調高很多。香港近年也死跟,跟出形似神不似的卷蛋。畢竟創意及藝術感不同,難以同日而言。去過京都嵐山,在車站前會發現一小蛋糕店,賣的卷蛋三文治,就是ARINCO,原來京都店以外,有更強勁的ROLL CAKE。

節目介紹的東京車站限定卷蛋,叫「五秒的至福」,顧名思義入口五秒包你幸福,名字改得夠寸。還有塩‧焦糖ROLL CAKE。雲尼拿的蛋糕包著忌廉與焦糖,上面再淋上鹽味的焦糖醬,單是瀉下來的外表已令人食指大動。塩‧焦糖是日本近年大熱的一種配搭,香港某些高級餅店也以此作為馬卡龍餡料,但用於蛋糕上仍然較少。

ARINCO的ROLL CAKE勝在外表高級,而且地區限定品多,如仙台的枝頭卷蛋,北陸的白景卷蛋,都具有當地特色。卷蛋靈魂在於蛋糕及忌廉,製造卷蛋用的蛋糕,日本人不會像香港般只用海綿蛋糕,蛋與蛋黃的比例或是糖的使用都有研究,而且在烘焙時的火力運用,如何上色或避免顏色太深都有複雜的調控。日本人喜歡研究,但在講求成本效益的香港,這未免太奢侈,這倒是明白。

的而且確,在日本沒有不好吃的ROLL CAKE,因為那是必然的商品,等於你去到麵飽舖吃了不好吃的蛋撻或者菠蘿飽,那就很難讓人對你留下印象了。ARINCO的ROLL CAKE固然喜歡,但談到關西地區的ROLL CAKE,身在大阪的,一定會答堂島ROLL。

下章談談MON CHOU CHOU。
arinco

2012年5月24日星期四

天空樹的粋與雅

初夏東京的盛事─標高六百三十四公尺的全球最高電波塔「晴空塔」開幕,可惜還是喜歡字面直譯「天空樹」(Skytree),感覺帶點宮崎駿。筆者從來對高到上天的建築物沒有好感,尤其成長於石屎森林,幾多萬次呼喚還我藍天,這刻卻是有爬上「天空樹」的衝動。

自少被香港夜景寵壞的我們,老實說是會看不起其他國家的夜景,燈光稀疏,氣勢薄弱都是致命點,就算從「天空樹」四百五十尺的天望回廊看下去的東京,也只是一副烈火焚城的模樣,偶然帶點大地在我腳下的感覺,從東京鐵塔望下去,相信也是一樣。看點其實在於從相反方向,欣賞「天空樹」的夜景,這最是吸引筆者的地方。

 「天空樹」的燈光原來採用了有江戶風格的色彩─藍和紫,名為「粋」及「雅」。「粋」的淺藍,靈感來自隅田川的水色,表達江戶之子的精神及氣質;淡紫色的「雅」則是江戶美學意識的表現,因此單從相片欣賞,並沒有浮誇繁華的俗氣,但就有一種令人舒懷的寧靜感。這在五光十色的霓紅燈世界裏,是找不到的一道燭光。

「天空樹」呢,嚴格來說是個主題公園,水族館商場食肆甚麼都有,亮點在二樓的甜品樓層。能在「天空樹」擺檔,實力固然不容忽視,最正應該是江戶泡芙和東京BANANA的豹紋香蕉蛋糕。正方形泡芙在日本不是新鮮事,不過泡芙上用上江戶風格的畫作點綴,襯番「天空樹」的日本風。豹紋香蕉則是樹內限定,純粹又型又靚,吹佢唔漲。


延伸閱覽
晴空塔



2012年5月22日星期二

還是那冰

夏色燃亮,我只想到吃冰,刨冰。無奈感覺似是不一,在香港我沒有想到走到「甚麼甜品」吃雪花冰,硬是懷念在大阪的海市蜃樓之下,乍現的「」。應該是一種懷念,或是一種不似實際的回想,但」確實會使人胡思亂想。

六七八月,日本的祭典排隊上演。看過五個以上祭典的人也明白,除非是極具傳統特色,每個祭典其實大同小異,差在祈求甚麼,抬的是甚麼。反而永遠不會悶的,是祭典的小食攤檔,沒有魚蛋燒賣或碗仔翅,賣吃的都是特色小吃,或是時令的刨冰。一個外賣碗大的紙兜,堆滿粉雪的冰,然後那個哥仔唧上彷彿大量人造色素的口味,感覺看似不健康,那個汗流夾背的時候,卻是讓你心曠神怡。

對。明明那些橙味,蜜瓜味、士多啤梨味的糖漿的顏色,假得像蘇丹紅日落黃,你又會情願付出二三百日圓,還是滿足地吃,這是甚麼道理。記得那年夏天,針中野的商店街很熱,跑到那間街坊到不得了的小店,大嬸拿出一舊一舊冰塊,起勢地刨。那部刨冰機感覺很原始,那些糖漿又很化學,明明是食物安全的課題,卻又不自覺放進口。

原來你記掛著的,不是那入口即溶的口感,而是刨冰的「格、格」咬口,藥水般的糖漿的味道,還有那老舊店舖的氛圍,又或是祭典路上的喧鬧,都是熟悉的刨冰,一點點回憶著那個夏天的氣味。

這個夏天,連鎖便利店「LAWSON」也湊湊熱鬧,推出士多啤梨及咖啡刨冰,攪攪下會變奶昔,看似不錯。日本便利店的甜品系列之強,香港望塵莫及。莫說刨冰,我們童年回憶的思樂冰也死水一潭,叫人如何重拾當年。

2012年5月17日星期四

冬甩迷思



對於日本人,有些事情我們至今也大惑不解,感覺猶如不明飛行物體,不明就是不明。關於甜的,有一個冬甩的詸,或許香港人不明白為甚麼日本人這麼愛冬甩。是的,沒去過日本的冬甩專門店,真的好像置身於羅茲威爾外。

記得多年前,香港從美國引入了冬甩專門店「Krispy Kreme」,那時還有免費試食,一派就派一大個原味冬甩,每次經過銅鑼灣總會走幾轉,吃個便宜。對於她們的冬甩,我沒有抗疫力,最記得當年立法會開會,自由黨的張宇人買了「Krispy Kreme」慰勞行家,出於對自由黨的討厭,我決心忍口不吃。有行家告訴我,就是討厭自由黨,愈是要吃,結果吃了兩個。

或許「Krispy Kreme」太甜,不合港人口味;又或許當年她膨脹得太快,被迫執笠。然而這個集體回憶幾年後出現在大阪,「Krispy Kreme」在心齋橋開了分店。看電視,竟然排了幾百人,不禁失笑,那些香港人不吃的冬甩,日本人排兩三小時去買,幹嗎瘋狂。直至如今,心齋橋那個十字路口仍然人來人往。

相比「Krispy Kreme」,自家「Mister Donut」好吃得多。旅日留日的人相信吃過,甚至幾多個下午吃一個冬甩,添飲幾杯咖啡看著時光流走。「Mister Donut」好吃在,經常推陳出新,顛覆一個圓型中間有個窿的冬甩概念,味道、口感,造型總有一款迎合自己要求。還有呢,她偶然會有感謝祭,每晚一個一百元優惠。當年吃飽飯,就落街買個冬甩做甜品,幸福的生活。

看看「Mister Donut」網頁,最近又有新產品,和風冬甩。不用小麥粉,改用米粉去做。日本米粉製作,口感會較小麥粉煙靭,就是「もっちり」的意思。黃豆粉、艾草、甜醬油,徹底和風口味。如果這刻你在日本,請替我吃掉她們,狠狠地。

洛北紀行

京都從來都是喜歡日本的人拾趣的地方,可惜我們一直也被旅遊書寵壞了,對京都的認識都是清水寺、哲學之道,局限於市中心的二条三条的大路。京都其實說大不大,只要肯走肯摸,還有很多可愛的地方。我最愛的,是京都市北,俗稱洛北的地區。
京都市分東南西北,北方叫洛北。洛北有著與遊客區的市中心不一樣的氛圍,舒適的住宅區,寧靜的大街,莊嚴而沒有自拍的神社,都使人心曠神怡。記得那時去洛北,都是去衝那些雜貨店,那些菓子店。洛北的蛋糕店很京都,充滿京的風格,假如你去京都,嘗試由出町柳出發,那裏有自租單車,或是走路也是最佳散策。沿著下鴨神社方向走,或是循著北大路方向,走到一乘寺附近,只要你貪吃,一定吃個滿足流涕。
推介小店有數間,也是我最愛。一乘寺附近的「一乘寺中谷」和「648471(店名古怪,其實是日語『不生寄生蟲』的類近發音)都是個性小店,風格是打正旗號以和風,使用和素材設計洋菓子,那是走到東京的高級蛋糕店也試不到的滋味。如果你以為和風就只有抹茶,那就大錯特錯,這兩家店告訴你,和風的世界很廣,襯托著小街道的雜草和行人的腳步,那刻是真正的京都。
另一間我喜愛的在北山附近,叫「北山Malebranche」。她也是走京風路線,這間是總店,在大阪或京都的百貨店也有分店,但有些限定品只有在總店才有。和菓子代表有「寶泉」,日本庭園+季節性菓子=最高享受。有時候我們去某些地方去厭倦了,不妨發掘她深入一面,你會發現自己愈來愈愛她。
做人也是這樣吧。

延伸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