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4日星期一

排隊‧朔日餅

 
 
電視節目介紹日本全國排隊排到癲的食肆,其中一間是三重伊勢的赤福。
留日期間曾經幾次想去伊勢,不過人總是在每個地方逗留時,提不起勁到這到哪,最終後悔。看過伊勢這間和菓子店赤福的盛況,倒有一絲衝動硬闖。
 
先說排隊盛況:節目主持因為知道洶湧情況,於是提早一天前往伊勢排隊,以為會得頭籌,結果他們排到百幾,更恐怖的是愈是入夜,人龍愈長,排到對面那條橋的某個盡頭,足足二千人。然而這張籌只是拿取菓子的籌的另一張籌,即是你要經過兩輪拿籌,才會得到那個菓子。
 
洶湧情況大約在凌晨。
赤福賣的叫朔日餅,凌晨開賣,以為夜宵人靜,凌晨三四點竟有幾千人在輪餅,拿到清晨。
說回這個朔日餅。原來在伊勢,有這樣一個習俗,就是每月一號大家總會早起身,到神社參拜,感謝過去一個月的平安,也祈求未來一個月的安寧。赤福為了迎接這些善信,於是在昭和53年起,大約1978年吧,開始在每個月的第一日,即朔日發售名為「朔日餅」的和?子,每月不同,十月的,是栗餅。
 
出於迷信心態吧,日本人或會覺得朔日這天吃朔日餅,參拜神社,運氣會特別好;又有些可能是遊客心態,試過吃過入鄉隨俗。
 
的確,日本人很願意排隊,花時間去等候一些她們認為值得等候,而又期待享受的東西,更甚的是她們有耐性,你不曾看到有人在日本超級市場或郵局因為等候而發脾氣(大叔除外),因為她們知道有些事情需要等候,一切並非必然。
 
香港究竟有沒有這種風氣?香港人也愛排隊,排隊買iPhone,排隊買紀念鈔,或者排隊換10送1而排在第12位的大嬸大罵為何這麼久。可能不會有香港人願意排在第1928名去等候一盒價值350圓的和?子。因為大家都會用時間去衡量價值,而不是用那件事物去衡量一件東西是否值得等待。
 
日本人笨,笨得願意這樣做。不過有時堅持的笨倒是可愛。
朔日餅好吃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等候過程中的某些領悟和成長。

2012年8月30日星期四

Petit Morpho

 
 
與蛋糕沒有關係,純粹介紹一家日本人的店。在中環,叫Petit Morpho,是一家手作店,或者是一家專門舉辦手作展覽的店。這樣的店在香港碩果僅存,還要說是手作。

記得當年還是記者時,偶然發現中環某商業大廈竟然有這樣的一家樓上舖。那時剛起步,都是一些手作印仔和手作Greeting Card。店主Shizue是日本人,但在香港長大,流利廣東話,沒有隔膜的說著訪問著,於是認識了對方,也慢慢看著Petit Morpho成長。那時每到小店,Shizue總會送我一些紀念品,對於一個喜歡這些小手作的無聊男生來說,很是喜歡。因為我相信沒有幾個男生會喜歡印仔。

這些年確實沒有上過Petit Morpho幾次,但看著她的網頁,真的成長了,由只是簡單的陳列展覽,到安排日本的藝術家來港展覽,至現在澳門、新加坡等地也有Petit Morpho努力過的痕跡,把一些我們原本不太熟悉的手作文化引到這裏,展出的手作藝術也不再限印仔心意咭,本土手作藝術家也有多一個出路。

很多人會說在中環商業大廈辦這些很傻,蝕租都蝕死。不過Shizue當年訪問時曾經講過,做事不能永遠向錢看,這是香港人的毛病,這些手作是興趣,不為賺錢,做得開心就行。因此今天看著Petit Morpho有點成功,是為她感到高興,雖然愈來愈忙。

不只是向錢看,是做人的核心價值入面最核心的核心價值。我攪瓜破,這刻也不為錢,純粹把想做的做出來,貫徹某些想法,填補生活中一些可能或容易被遺忘的真空。欣賞Petit Morpho或者是大家都有共同的想法,唯一希望,Petit Morpho不會走一般藝術店的路,變得太過商業,也希望上訪的人珍惜上址寧靜的欣賞空間。

相片攝自Petit Morpho,本店出品。謝謝。

延伸閱讀:http://www.petitmorpho.com/index/

2012年8月7日星期二

歸省土產



遊日本買手信永遠兩難,難在不是買不到好的手信,而是太多款式不知如何選擇。記得以前去日本玩,一盒二盒的洋菓子和菓子手信太貴,根本不捨得買,唯有去上野附近買些廉價又吃得飽人的,多好。今天認識日本的菓子多了,懂得選擇,要買就買有代表性。

日本搵食網站ぐるなび最近做了一個有關歸省土產的調查,即是訪問那些在東京打工,回鄉探親時會買甚麼手信,結果男女大不同,不過穩居頭兩位的是之前介紹過的東京香蕉和ねんりん家のバームクーヘン東京ばな奈沒有懸念,因為有東京字樣,味道又好,又不算昂貴,自然吸引到人買,相信去過東京的朋友,回程時也會掃一兩盒。

而ねんりん家のバームクーヘン,就是年輪蛋糕她的マウントバーム しっかり芽,自稱是年輪蛋糕的法國麵飽,即是做到外脆內軟,外層燒至脆口,裡面則是軟稔稔的蛋糕,與我們一直認識的年輪蛋糕不一樣,做出了自家特色。

曾經說過,年輪蛋糕與冬甩一樣,在香港是攪不活的。冬甩的死因,是香港人不吃太甜;年輪蛋糕的死因,是香港人不會用百多元,買一件只有一種味道的純蛋糕,看崇光百貨地庫的Juchheim,瑟縮在這樣的一個舖位,堂堂一家神戶名牌淪落至此,怎不叫人可惜?

其實47個都道府縣,都有自家特色的手信,有興趣可以看看這個網站。
http://shop.gnavi.co.jp/omiyage/ranking.html

而日本節目《和風總本家》間中會有東京手信十強的企劃,那裏介紹的就真是最有歷史,最有味道的手信,值得看看。

2012年7月20日星期五

哪個縣最大?



谷歌TARGET MAP最近公布甚麼世界胸部地圖,竟然把強國女士的胸部評級降低,漠視蒙牛自由行,引起強國網民反彈!原來日本有機構早前也發佈了當地的胸部地圖,究竟哪個縣榮膺偉大之名呢?看日本電影奶水長大的我們,難免心思思有件事。

說實話,谷歌進行這些女士胸部調查,真的不知為甚麼,而這個日本版本則由當地一家美容機構進行,轉個頭把廣告植入,都算有些商業動機。四十七個都道府縣中,平均CUP數最細的是琦玉縣,A級水平,筆者沒有去過,沒有親身經驗。平均CUP數最大的,達至E級甚高水平,是,京都府及歧阜縣!

 而關西地區的大阪府及奈良縣,一般也有D級。在大阪住了兩年的筆者,雖然經常人間觀察,但單憑肉眼是無法判斷。不過可以說的是,某位出身京都的女同學,身材是符合調查的結果!另一個有趣的數據的是,兵庫縣及琦玉縣的男性,原來最鐘意大,相信琦玉縣的男性要搬家了。

身材出眾與否,很大程度與食生活有關。調查就說,岩手縣曾被指為女士胸部CUP數平均最大,其中一個原因與豆腐有關,因當中的大豆某種成份是乳房發育不可或缺的因素,而岩手縣本身的豆腐消耗量是全國第一,確實有根有據。話說回頭,京都的豆腐相當有名,當年在嵐山吃的胡麻豆腐,仍然令人口味,難怪我的京都女同學這麼出眾。

2012年6月30日星期六

再見肝刺身


說起來有點傷感,煲呔最後一天,筆者沒有甚麼感覺,要走的請快快的走,可惜今年六月三十日之後,在日本再也沒法吃到牛的生肝,說漂亮點就是肝刺身,因為日本政府已立法禁止這種食物中毒風險甚高的美食在食肆或零售店出售,她的歷史任務完了,跟煲呔不同是,她極盡榮哀。

魚刺身牛肉刺身馬刺身甚至雞刺身,都吃過,說實話因為信任日本人的衛生程度,所以是生,也敢食。不過說到吃生的內臟,掙扎了很久,始終內臟細菌很多,沒有勇氣是不敢把細菌吞落肚。無奈筆者對生的東西非常熱衷,人一世物人世死都要試試。終於一次與日本的同事吃飯,大家點了幾點肝刺身,好奇又難忍口下,終於放落肚。

味道是:生的東西,啫喱狀又帶點爽的口感,吃下去帶點細沙的感覺,很複雜。不過簡單來說,好吃。

肝刺身很多粉絲,無奈衛生大過天情況下,日本政府由今年七月一日起,禁止出售這種高危食品。事緣去年五月,富山縣五人吃了生牛肉而集體食物中毒死亡,厚生勞働省於是檢討新的衛生基準,更發現三頭牛隻的肝至腸道都驗出O-157大腸桿菌,因此全面禁制,見肝即罰錢兼監禁。

禁售這美食,的確手掌係肉手背又係肉,有食肆在最後一天更有大量食客殺到,擺到明標尾會吃生肝,看得出是捨不得你。沒有了生肝,日本人不會甘心,因此有人研製了以蒟蒻再加點色素,模仿生肝的外型及口感,效果出奇地好。然而,她不是她,始終彌補不了。

2012年6月24日星期日

Summer Valentine


從來沒有聽過甚麼夏天情人節,看真點,原來是七夕節。如果情人節都要分冬、夏兩季,很可能是痴男怨女愛不夠的精神表現,不過日本人少理,有愛便有綽頭,包裝成一個消費項目,索性於二零一零年向日本記念日協會申請,把七月七日定為Summer Valentine Day,給大家shopping多一個藉口,你又吹得她漲嗎?

二零一二年七夕在新曆八月二十三日,在日本就以新曆計,七月七日。鬼佬情人節女生送朱古力給心儀帥哥,帥哥們在三月十四日白色情人節回禮,那夏天情人節送甚麼?弄一個熱辣辣的愛的記念日,當然要弄些起承轉合。牛郎織女變了牽牛及織女,牽牛?只想起我的野蠻女友。引領她們將愛進行到底的,則由鵲橋變為星星,因此在這個Summer Valentine Day推出的噱頭產品,也是星星造型為主。

當年申請這個記念日的朱古力專門店Mary’s也真夠無聊,無奈做生意,一點點綽頭不能少,至少有個原因騙你去買,而日本人的確在這些地方上,是十分好騙。否則你不會定時定候看到超級市場會有甚麼日甚麼日,刻意特價,刻意推銷一些滯銷品。中國人的七夕,我都忘了會做甚麼了。

星星的朱古力及包裝,沒有甚麼特別,反而跟風乘勢推出的和菓子,真的有這種牛郎織女相逢於星河中的浪漫感覺。東京小田急百貨趁著七夕節推出的「星乃橋」三色錦玉,就以銀河及星星為藍本,顏色、形態及包裝的確有戀戀夏天的涼快感覺,這才是高手中的高手。

而錦玉是甚麼?就是用寒天、砂糖及水煮成,口感比啫喱般硬的透明菓子,給人一種涼快,閃涼的感覺,是一道在夏天很受歡迎的和菓子,

2012年6月16日星期六

Monchouchou


早排說到Roll Cake,在大阪如果要說卷蛋的代表,相信不少人會想到堂島ROLL,因為它真的很名牌,當地愛吃甜的人應該不會不懂。有幸留日期間打工的地點就是賣堂島卷蛋(Dojima Roll)的店─Monchouchou。雖然只是在包裝部工作,但她的名氣是令員工感到一絲自豪。

Dojima Roll純粹卷蛋一條,因為總店在大阪市堂島區(Dojima),所以被叫作Dojima Roll。她的最大賣點是北海道產的忌廉,入口輕於羽毛,是你無法在天使蛋糕中找到。有說當年日本又興起卷蛋潮,是源於Dojima Roll的出現,逐漸人人跟風,吹出一股卷蛋狂熱。

那年打工,每天上班都看見店未開,已經排了五六十人,排至肥後橋那邊,恐怖得很。記得那時辦公室裝了閉路電視,直播全國的廚房情況。那些餅師就由始至終不停的搽忌廉卷蛋糕又搽又卷不停重覆,無奈復無奈倒是頗悶的生產工序,誰叫她好賣?

卷蛋的靈魂在於忌廉。香港人怕忌廉是因為怕它的油膩,日本人愛忌廉,是因為愛它的奶味香味。為何差別那麼大?香港市面上出售的忌廉多為植物性,脂肪比例約35.1%;日本的全部國產,脂肪比例可以高至46%(脂肪比例愈高,奶味愈濃),用的全是好東西。回港之後,常常到日本超市找尋日本產的忌廉,可惜始終找不著。

Dojima Roll彈起,或許與Monchouchou經營得宜。不難發現,她們的產品常常出現於雜誌電視,名人效應之下,卷蛋變成明星。兩年前,Monchouchou在上海開了兩間分店,是早期打入國內的日本餅店之一,在日本的分店也超過二十間了。

延伸閱覽
Monchouchou

2012年6月5日星期二

AKB48總選舉


看到標題應該以為是毒男自白,其實筆者比較喜歡韓國的KARA。是的,第四回AKB總選舉快要開票,這種比日本國會選舉氣氛還要熾烈的宣傳技倆,真的不得不佩服日本藝能界,相對香港,明顯拋離四十八個馬位。AKB現象不其然令人反思香港娛樂圈的不濟。

AKB總選舉竟然可以來到第四屆,事緣每年夏天AKB都會推出細碟,選舉第一名便可以站在中間位置做主角,年復年炒起了一股選舉熱,選民數目多過區議會。不過總選舉跟特首選舉一樣,都是小圈子,需要購買AKB唱片才有投票表格,因此每年都有毒男大量掃貨,實行種票。「黑箱作業」,香港跟日本也一樣!

今年亮點是前田敦子退選,她的票究竟會流向哪裏!?一個如此無聊的選舉竟然會出現這些選舉分析,簡直就如政治選舉工程一樣專業。的確,AKB爆紅多年有原因,歌曲大路,全部K歌,年青又肯搏肯露,最重要大堆頭,鏡頭前又唱又跳,日本人最講「がる(熱鬧),加上三一一後日本人更需要這種嘈喧巴閉的偶像攪起氣氛,於是造就她們比MORNING娘更紅。

總選舉不過是一種宣傳,品牌推銷的技倆。厲害在她動員能力比民建聯更強,每年製造一定話題引起外界注意,將這個小玩意完全專業化,即使沒有蛇齋餅糉,也能吸引外界注意。今年電視台更瘋狂到全程直播,日本的政治家也沒有這種叫座力。

當你以為她們真的是死0靚妹(部份的確是),其實背後很專業,由秋葉原跳起,舞台經驗多過許多暗星,甚麼研究生的名稱看似禁室培慾,但其實有很多都在跳舞學校苦練,夠料就上位。好似EXILE的跳舞學校,是幾多小朋友夢想進入,渴望有日變成HIRO,總之小時候就懷著星夢。

反觀香港,像AKB後生的,只能靠夏天露事業線搏彈出。人家總選舉,0靚模就寫真集,只怪現在太多即食文化,沒有公司肯花錢栽培或發掘新人,也沒有一套系統去打造天皇巨星。樣靚身材正先拍寫真,紅了再催俗。好像當年的COOKIES,一堆餅碎,如今卻連渣也沒有,不令人唏噓?

日本今年開始把跳舞列入學校必修課程,因此你不難怪為何她們的小朋友喜歡跳舞,甚至渴望做星。把這些有活力的課程列入正規,至少讓她們有一些目標達成,我們反而是拉鋸於國民教育科之間,這個反差不令人可笑嗎?年青人日後的路怎行,是她們的選擇,但至少要有人引領她們走對方向吧。

延伸閱覽

2012年6月1日星期五

The Four Exhibition


偶爾談談菓子以外的東西。

那些年頭在日本,很愛看很愛觸摸陶藝品。有時不明白是欣賞她們的形態還是喜歡那些手感。遺撼留在關西期間,沒有去滋賀或篠山等地方朝聖。不過在大阪梅田附近,倒是有很多陶‧咖啡室。溫暖的木的環境,柯打前可以按自己心情選擇陶瓷杯裝咖啡,襯托簡約的蛋糕,少少的度身訂造,倒是令人心滿意足。

說到陶藝,香港人最近興趣學習陶藝,到石硤尾就會看到不少這些教室。還有呢,皮革,咖啡拉花等等,是潮流還是曇花一現不得而知。兼職開班教陶藝的友人梁先生,深造陶藝多年,原來早年獲邀到大阪舉行展覽,當年時間不容許,沒有親自欣賞。最近梁先生又有展覽,與另外三名陶藝家舉行名為「The Four Exhibtion」的作品展。

對於藝術,筆者從來沒有天份,用甚麼角度欣賞真的不懂,就算去看畢加索,也應該是「哦!」的感覺。不過,有時看藝術品,就是不明所意,欣賞創作者的心意,也是賞心樂事,就算筆者也在欣賞梁先生的魚的某些心情。


展覽:The Four Exhibition
日期:2012/5/306/30
地點:香港上環差館上街24 The Pottery Gallery Workshop Hong Kong



延伸閱覽
椏 Ablaze Gallery

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ROLL CAKE王者?




東京車站一番街的菓子天地(おかしランド)四月已經開張,以後去東京買手信又多一個地方,當中有些店舖更是地域限定,菓子迷朝聖必到之地。早前看綜藝節目介紹東京第一的手信,雖然像植入式廣告,但當中介紹的ARINCO ROLL CAKE不其然令人好想食,有沒有人可以給筆者買買?

ROLL CAKE早幾年在日本又掀起熱潮,幾乎成為每間店的定番商品,不過千萬別把她將我們認識的瑞士卷攪亂,格調高很多。香港近年也死跟,跟出形似神不似的卷蛋。畢竟創意及藝術感不同,難以同日而言。去過京都嵐山,在車站前會發現一小蛋糕店,賣的卷蛋三文治,就是ARINCO,原來京都店以外,有更強勁的ROLL CAKE。

節目介紹的東京車站限定卷蛋,叫「五秒的至福」,顧名思義入口五秒包你幸福,名字改得夠寸。還有塩‧焦糖ROLL CAKE。雲尼拿的蛋糕包著忌廉與焦糖,上面再淋上鹽味的焦糖醬,單是瀉下來的外表已令人食指大動。塩‧焦糖是日本近年大熱的一種配搭,香港某些高級餅店也以此作為馬卡龍餡料,但用於蛋糕上仍然較少。

ARINCO的ROLL CAKE勝在外表高級,而且地區限定品多,如仙台的枝頭卷蛋,北陸的白景卷蛋,都具有當地特色。卷蛋靈魂在於蛋糕及忌廉,製造卷蛋用的蛋糕,日本人不會像香港般只用海綿蛋糕,蛋與蛋黃的比例或是糖的使用都有研究,而且在烘焙時的火力運用,如何上色或避免顏色太深都有複雜的調控。日本人喜歡研究,但在講求成本效益的香港,這未免太奢侈,這倒是明白。

的而且確,在日本沒有不好吃的ROLL CAKE,因為那是必然的商品,等於你去到麵飽舖吃了不好吃的蛋撻或者菠蘿飽,那就很難讓人對你留下印象了。ARINCO的ROLL CAKE固然喜歡,但談到關西地區的ROLL CAKE,身在大阪的,一定會答堂島ROLL。

下章談談MON CHOU CHOU。
arinco

2012年5月24日星期四

天空樹的粋與雅

初夏東京的盛事─標高六百三十四公尺的全球最高電波塔「晴空塔」開幕,可惜還是喜歡字面直譯「天空樹」(Skytree),感覺帶點宮崎駿。筆者從來對高到上天的建築物沒有好感,尤其成長於石屎森林,幾多萬次呼喚還我藍天,這刻卻是有爬上「天空樹」的衝動。

自少被香港夜景寵壞的我們,老實說是會看不起其他國家的夜景,燈光稀疏,氣勢薄弱都是致命點,就算從「天空樹」四百五十尺的天望回廊看下去的東京,也只是一副烈火焚城的模樣,偶然帶點大地在我腳下的感覺,從東京鐵塔望下去,相信也是一樣。看點其實在於從相反方向,欣賞「天空樹」的夜景,這最是吸引筆者的地方。

 「天空樹」的燈光原來採用了有江戶風格的色彩─藍和紫,名為「粋」及「雅」。「粋」的淺藍,靈感來自隅田川的水色,表達江戶之子的精神及氣質;淡紫色的「雅」則是江戶美學意識的表現,因此單從相片欣賞,並沒有浮誇繁華的俗氣,但就有一種令人舒懷的寧靜感。這在五光十色的霓紅燈世界裏,是找不到的一道燭光。

「天空樹」呢,嚴格來說是個主題公園,水族館商場食肆甚麼都有,亮點在二樓的甜品樓層。能在「天空樹」擺檔,實力固然不容忽視,最正應該是江戶泡芙和東京BANANA的豹紋香蕉蛋糕。正方形泡芙在日本不是新鮮事,不過泡芙上用上江戶風格的畫作點綴,襯番「天空樹」的日本風。豹紋香蕉則是樹內限定,純粹又型又靚,吹佢唔漲。


延伸閱覽
晴空塔



2012年5月22日星期二

還是那冰

夏色燃亮,我只想到吃冰,刨冰。無奈感覺似是不一,在香港我沒有想到走到「甚麼甜品」吃雪花冰,硬是懷念在大阪的海市蜃樓之下,乍現的「」。應該是一種懷念,或是一種不似實際的回想,但」確實會使人胡思亂想。

六七八月,日本的祭典排隊上演。看過五個以上祭典的人也明白,除非是極具傳統特色,每個祭典其實大同小異,差在祈求甚麼,抬的是甚麼。反而永遠不會悶的,是祭典的小食攤檔,沒有魚蛋燒賣或碗仔翅,賣吃的都是特色小吃,或是時令的刨冰。一個外賣碗大的紙兜,堆滿粉雪的冰,然後那個哥仔唧上彷彿大量人造色素的口味,感覺看似不健康,那個汗流夾背的時候,卻是讓你心曠神怡。

對。明明那些橙味,蜜瓜味、士多啤梨味的糖漿的顏色,假得像蘇丹紅日落黃,你又會情願付出二三百日圓,還是滿足地吃,這是甚麼道理。記得那年夏天,針中野的商店街很熱,跑到那間街坊到不得了的小店,大嬸拿出一舊一舊冰塊,起勢地刨。那部刨冰機感覺很原始,那些糖漿又很化學,明明是食物安全的課題,卻又不自覺放進口。

原來你記掛著的,不是那入口即溶的口感,而是刨冰的「格、格」咬口,藥水般的糖漿的味道,還有那老舊店舖的氛圍,又或是祭典路上的喧鬧,都是熟悉的刨冰,一點點回憶著那個夏天的氣味。

這個夏天,連鎖便利店「LAWSON」也湊湊熱鬧,推出士多啤梨及咖啡刨冰,攪攪下會變奶昔,看似不錯。日本便利店的甜品系列之強,香港望塵莫及。莫說刨冰,我們童年回憶的思樂冰也死水一潭,叫人如何重拾當年。

2012年5月17日星期四

冬甩迷思



對於日本人,有些事情我們至今也大惑不解,感覺猶如不明飛行物體,不明就是不明。關於甜的,有一個冬甩的詸,或許香港人不明白為甚麼日本人這麼愛冬甩。是的,沒去過日本的冬甩專門店,真的好像置身於羅茲威爾外。

記得多年前,香港從美國引入了冬甩專門店「Krispy Kreme」,那時還有免費試食,一派就派一大個原味冬甩,每次經過銅鑼灣總會走幾轉,吃個便宜。對於她們的冬甩,我沒有抗疫力,最記得當年立法會開會,自由黨的張宇人買了「Krispy Kreme」慰勞行家,出於對自由黨的討厭,我決心忍口不吃。有行家告訴我,就是討厭自由黨,愈是要吃,結果吃了兩個。

或許「Krispy Kreme」太甜,不合港人口味;又或許當年她膨脹得太快,被迫執笠。然而這個集體回憶幾年後出現在大阪,「Krispy Kreme」在心齋橋開了分店。看電視,竟然排了幾百人,不禁失笑,那些香港人不吃的冬甩,日本人排兩三小時去買,幹嗎瘋狂。直至如今,心齋橋那個十字路口仍然人來人往。

相比「Krispy Kreme」,自家「Mister Donut」好吃得多。旅日留日的人相信吃過,甚至幾多個下午吃一個冬甩,添飲幾杯咖啡看著時光流走。「Mister Donut」好吃在,經常推陳出新,顛覆一個圓型中間有個窿的冬甩概念,味道、口感,造型總有一款迎合自己要求。還有呢,她偶然會有感謝祭,每晚一個一百元優惠。當年吃飽飯,就落街買個冬甩做甜品,幸福的生活。

看看「Mister Donut」網頁,最近又有新產品,和風冬甩。不用小麥粉,改用米粉去做。日本米粉製作,口感會較小麥粉煙靭,就是「もっちり」的意思。黃豆粉、艾草、甜醬油,徹底和風口味。如果這刻你在日本,請替我吃掉她們,狠狠地。

洛北紀行

京都從來都是喜歡日本的人拾趣的地方,可惜我們一直也被旅遊書寵壞了,對京都的認識都是清水寺、哲學之道,局限於市中心的二条三条的大路。京都其實說大不大,只要肯走肯摸,還有很多可愛的地方。我最愛的,是京都市北,俗稱洛北的地區。
京都市分東南西北,北方叫洛北。洛北有著與遊客區的市中心不一樣的氛圍,舒適的住宅區,寧靜的大街,莊嚴而沒有自拍的神社,都使人心曠神怡。記得那時去洛北,都是去衝那些雜貨店,那些菓子店。洛北的蛋糕店很京都,充滿京的風格,假如你去京都,嘗試由出町柳出發,那裏有自租單車,或是走路也是最佳散策。沿著下鴨神社方向走,或是循著北大路方向,走到一乘寺附近,只要你貪吃,一定吃個滿足流涕。
推介小店有數間,也是我最愛。一乘寺附近的「一乘寺中谷」和「648471(店名古怪,其實是日語『不生寄生蟲』的類近發音)都是個性小店,風格是打正旗號以和風,使用和素材設計洋菓子,那是走到東京的高級蛋糕店也試不到的滋味。如果你以為和風就只有抹茶,那就大錯特錯,這兩家店告訴你,和風的世界很廣,襯托著小街道的雜草和行人的腳步,那刻是真正的京都。
另一間我喜愛的在北山附近,叫「北山Malebranche」。她也是走京風路線,這間是總店,在大阪或京都的百貨店也有分店,但有些限定品只有在總店才有。和菓子代表有「寶泉」,日本庭園+季節性菓子=最高享受。有時候我們去某些地方去厭倦了,不妨發掘她深入一面,你會發現自己愈來愈愛她。
做人也是這樣吧。

延伸閱覽

秋田縣糖果祭

日本有個綜藝節目《秘密的縣民騷》,每集介紹全國四十七個都道府縣的生活風俗習慣。日本面積說大非大,然而各地均有獨自的飲食文化,就連當地人也懵然不知。最近這個節目介紹了秋田縣一個猶如糖果的祭典,不妨分享分享。


話說東北的秋田縣大館市,每年冬天均有特別活動,稱為「アメッコ市」,在此譯為「糖市」,或又者「糖果祭典」更為恰當。在這數天,市內的商店大街會擺放過百露天攤檔,賣的不是我們熟悉平日到祭典賣的食物,而是獨沽一味,賣糖。要知道,秋田縣特產並非「糖」,然而這天無論平日賣陶瓷或是賣麵鼓的,都會轉行賣糖,最瘋狂是大街上禿光的樹枝都用上糖果裝飾,情況何其狀觀。


據介紹這個糖果祭典,每天便有十萬人到訪,一間店賣的糖果最多竟然可達三十噸!不怕糖尿病嗎?無論阿伯阿婆,少男女少都會大包細包手起糖落。原來大館市有個傳統,只要吃了在這裏買的糖,這年內都不會傷風,可說是一種祈福,求平安的方法,難怪大家博老命拼糖。


日本人這麼懂得包裝,當然不會只是賣糖。這個嘉年華會式的糖果騷還有秋田犬巡遊、白髭大神巡行及音樂會等,絕對有聲有色。相傳很久以前,白髭大神從山上出城買糖,回程時為了隱藏雪中的腳印,故意刮起大雪掩蓋,從而有這種習俗。其實早於420年前安土桃山時代已有這個習俗,直至昭和年代演變成這種半商業文化活動,日後到秋田縣旅行,一起搶搶糖。

全民製菓

菓子文化在日本盛行,市場推廣及人材培訓絕對功不可抹,這也確實應用於任何行業。日本洋菓子、和菓子及麵包的培訓,無不依賴製菓專門學校每年訓練出大量畢業生投身這龐大行業,究竟製菓專門學校是怎麼一回事?
日本的專門學校等同香港的專業教育學院,製菓,也就是培訓製造蛋糕麵包的人材。這些製菓專門學校的課程有一年制及兩年制,第一年為基本科目,第二年為專門深造。與藍帶那些純粹製造的課程不一樣,專門學校除實習外,更有大量理論課程,課程均由「全國製菓衛生師養成施設協會」編著,包括衛生法規、公眾衛生學、營養學及食品學等,涵蓋技術至學術層面,因此培訓出來並不是一台製造的機器,而是一個「職人」,興趣班之類是無可比擬。
第二年課程的深造分為不同類別:朱古力、糖藝、和菓子或麵包,學生按各自喜好選擇自己去路,日後進入職場後也就循此專門發展,愈變愈強。修讀這些課程的學生,都是十八、九歲,剛剛高中畢業的少年少女,有進不到大學的一群,也有自小立志當個菓子職人的後生。不過呢,始終年少無知,面對冗長的理論課程,坐在最後排的筆者看到全民睡覺的奇景,不禁驚嘆,也驚嘆老師沒有阻止。
學好基礎理論,就可以報考「製菓衛生師資格」,名字很響噹噹,考的其實都是課程內容及少量技巧。在日本,考試考取資格是社會人不可逃避的事,做個「菓子職人」也要面對不同試煉,像「神戶最高職人資格」,有機會詳談。有優良的培訓系統,也有矢志成為日本一的年少職人,她們的蛋糕好吃,是不無道理!

延伸閱覽
全國製菓衛生師養成施設協會

那裏都有甜

只要到訪過日本,不難發現當地甜的文化相當盛行,每間百貨公司總有她們的甜品蛋糕樓層,匯聚數十個當地或是全國有名的蛋糕店,單是看單是逛已經非常滿足。
日本人的舌頭偏甜是不爭的事實,以和菓子為例,主角往往不是甚麼獨特的素材,而是幼細的砂糖,像落雁、金平糖這些就是打正旗號吃糖的甜味及師傅手工,如紅豆餡也會按糖份的比例而劃分不同層次,並且給予專用名詞。久而久之養成的甜味習慣,甚至演變成吃的每一道菜味道也是偏甜。記得那年在日本吃過的泡菜,味道竟然帶甜,韓國同學吃過,不禁搖頭輕笑,似乎破壞了一道當地的傳統美食。
過去數十年隨著日本開放,遠赴法國深造甜品蛋糕的日本人愈來愈多,其後歸國自立門戶,也將法國的甜品蛋糕系統引進過來,加上自身的培訓系統及演變,如今已發展出一套有日本風格的甜品文化,味道不遜於歐洲發源地。
在日本找蛋糕吃,看得最多的用詞相信是「菓子」。「菓子」也就是總括了我們認識的甜品、蛋糕,或是零食,主要分為洋菓子及和菓子。而洋菓子亦有燒菓子,即我們認識的牛油蛋糕;和菓子的種類更是細密,如干乾子、生菓子、上生菓子等,根據水份或糖份比例劃分,可說是擁有一套嚴密的系統。最後當然不少得駄菓子,即我們由小吃到大的平價零食,每款都是童年回憶。
不得不說,吃甜,是日本人生活的一部份,一種習慣一種文化,戒也戒不了。